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洪大鵬
  65年前,一位19歲的戰士跟隨部隊參加解放恩施的戰鬥。
  57歲那年,他再次回到恩施,既為山區的發展感到欣慰,也為這裡仍存在的貧困感到揪心。
  於是,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捐資助學,總計資助善款20餘萬元,幫助50個孩子完成高中學業,不少人考上了清華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武漢大學等知名高校。
  他叫莊普之,今年84歲,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一名離休幹部。
  人生的晚霞,灑向曾經戰鬥過的熱土
  莊普之1930年出生於武昌,19歲參軍。1949年10月,人民解放軍發起了鄂西南戰役,莊普之所在的部隊——湖北軍區獨立二師也參與其中,主要擔負解放恩施的任務。恩施解放後,莊普之繼續留在那裡工作了一年多。此後,他跟著部隊走南闖北,不管走到哪,恩施都是他心頭最深的牽掛。
  1987年,離休後的他回到恩施去看看。走在清江河邊,莊普之看到很多正值學齡的孩子們背著簍筐叫賣蔬菜。“上學的時間,為什麼不在課堂上?”一瞭解才知道,因為湊不起每學期幾十元的學費。
  莊普之決心把資助恩施山區貧困學生作為下半輩子的事業。他給恩施自治州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匯去100元,並附上一封信。很快,他收到恩施高中團委書記張世平的回信,告訴他資助對象確定為94級6班學生陳英明。
  1997年盛夏,消息從恩施傳到南京——陳英明以666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。莊普之高興得合不攏嘴,不亞於當年打了一場勝仗。
  就這樣,他先後幫助恩施高中的50名學生完成學業,資助款超過20萬元。
  用一顆滾燙的心,把信仰的火炬傳遞給孩子
  恩施州中心醫院急診科主治大夫張前燕,曾是莊普之的資助對象。
  張前燕家境困苦,一家老小全靠下崗的父親拖板車度日。1997年夏天,張前燕考上全州最好的高中,此時,母親卻被查出患上癌症。就在張前燕準備放棄學業時,千里之外的助學金和一封信送到了她手上。
  此後3年,張前燕一直和莊普之保持聯繫。得知她哥哥想辦棉絮加工作坊時,莊普之一下子匯來了4500元。小作坊開張的第一年,張家就掙了1萬多元,緩解了部分經濟壓力。2000年,張前燕順利考上湖北中醫學院,畢業後回恩施工作。
  今年2月21日,恩施高中邀請莊普之為學生們作報告。得知這一情況,剛值完夜班的張前燕叫上父親、哥哥和嫂子趕去與莊普之會面。老人離開前,張前燕夫婦和哥哥又帶上孩子為他送行。
  莊普之給予學生的,遠不止這些。
  2005年的一天,一位在中國海洋大學讀書的學生給莊普之打電話說不想入黨。掛了電話,莊普之心緒難平。第二天一早,他就坐上了前往青島的列車,耐心做思想工作,幫助這名學生糾正了錯誤認識。
  每當有新學生接受資助時,老人最先匯過去的不是助學款,而是一張照片——那是1992年深秋他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園拍的,以火紅的楓葉為前景,定格下烈士群塑視死如歸的神情。照片的背面留下莊老的字,“血染的風采”。
  “你們現在物質上比較貧困,但在精神上要先富足起來!”莊普之在信中對學生們說:“國家強大了,世界太平了,老一輩革命烈士用鮮血打下江山的這段歷史不能忘。學習成材後,要報效祖國!”
  “真正的共產黨員,是永遠沒有退休的!”
  今年11月,莊普之就要滿84周歲了。前幾年,為了方便照顧卧病在床的老伴,莊普之搬去和女兒、女婿一起住。
  有一次,聽說利川市涼霧鄉一家幼兒園有近200個孩子缺少衣物和學習用品,莊普之聯繫小區居民,收集了13麻袋兒童衣服和學習用品運往那家幼兒園。得知恩施市白果鄉金龍壩村小學的孩子們缺少圖書,莊普之連續4年捐贈圖書款。為此,學校將圖書室取名為“普之愛心圖書室”。
  在莊普之倡議下,他生活的小區,志願者服務站正式成立。按照規定,每名志願者每月都要到地鐵站執勤。考慮到莊普之年齡大,小區黨支部沒有排他的班。他找到支部書記說:“我既然是志願者,一定要參加執勤。”小區答應每月給他排了兩次班,莊普之才“善罷甘休”。
  2012年,莊普之被街道評為“慈善之星”。同年,他登上了南京政治學院“感動南政”年度十大人物的領獎台。領獎時他說:“真正的共產黨員,是永遠沒有退休的。我一定要為群眾多出點力,為社會多盡點心,為國家多分點憂!”
  (原標題:大愛在信仰的光芒中綻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26grfb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